残烛

作品:《长歌万里定山河

    二人正面面相觑,原本寒凉的风似乎也柔缓起来。
    常歌猛然想起这带子他曾大咧咧丢弃过,祝政则悄悄将它收了起来,有次他赌气要走,情急之下,祝政竟从袖中抽了此带,几下把他双腕捆了个结结实实。
    他瞬间想明白对方忽然敛眸羞赧的原因,一把从他手中夺了束袖带,转而把字条塞进祝政手里,脸上却带着几分薄怒,连眼眸都分外灼亮。
    祝政只觉心潮澎湃,勉强抑住,展开字条。
    常歌的字是行草,十六个字写得是纵横挥洒奇险率意:“屋上有耳,官署有间,万事小心,谨言慎行。”
    意思是屋檐上有斥候密探,襄阳官署有敌军间者,提醒祝政小心。
    祝政看完,走至书案旁,提笔写字。
    屋内原本打打闹闹好不热闹,突然安静下来,幼清恐怕院外之人起疑心,心一横,开始推家具摔凳子,装出一副仍在打闹的响动。
    常歌走至书案,只见祝政写下了“孙”、“李”、“刘”三个字。
    这三字对应的正是哆哆嗦嗦孙太守,想报私仇李守义和爱和稀泥刘肃清。
    常歌提笔,祝政敛袖,二人几乎同时在某字下打了个点。
    襄阳城破一事太过于巧合,城破后魏军恰巧攻入,有内应之事昭然若揭。只是问题是,这几天据幼清探查,襄阳被围困之时确实连一只鸽子都飞不出去,那这位内应是如何同魏军相互递送消息的?
    正思索着,祝政在下方以极小的字写道:“尚无证据,勿漏风声。”
    常歌默默点头,他卷起纸张,递至灯台旁,纸张倏忽烧卷,化作扬尘。
    此时,听着一声古怪的鸣镝声响,有人飞身落在门前,朝内大声道:“禀先生,各国斥候都传信去了,房上现在已安全了。”
    这位传信的少年,正是景云。
    方才屋内是翻箱倒柜的声响不停,光听动静,都觉得里面打得是惊天动地,怕是能把房梁都给摇下来,孙太守就在担架上急的直拍大腿,边嚎边拉架。
    景云一报信,屋里却忽然静了下来。
    木门哐当打开。
    众人都以为,刚才那么大的动静,怕是会见着个伤痕累累衣衫不整的先生,结果祝政反而率先走了出来,衣冠完整,依旧清俊无俦,只是脸颊有些微红。
    而那位红衣将军则靠在门内,大半身没入黑暗中,只露半个肩头。许是刚才打斗过于激烈,他高高束起的广袖业已放下,寒风一过,衣袖轻舞。
    众人面面相觑,实在不知这唱的是哪一出。
    “无事了。”祝政解释道,“将军向来大量,前几日瓮城之事不会挂心。此番,不过是演给各国斥候密探看罢了。”
    众人这才恍悟,这是借着瓮城误会,故意假装司空大人和建威将军闹出了矛盾。
    自古若是文武不和、必然难成大事,如此一来,大魏自然会放松对襄阳的警惕。
    祝政道:“建威将军,此前受益州卜醒大将军救命之恩,为报此恩,才助他安定益州北部。现建威将军已转投楚国,诸位也深知将军无双智勇,襄阳解困要紧,前尘旧恨,诸位,都暂且放放吧。”
    这是正式发话,点明建威将军身份和来意。
    司空大人既然这么说了,众人哪还有异议,只喏喏称是,不敢多言。
    祝政侧脸看向常歌,神色忽而变得温和:“将军,此番深夜前来,不为他事,只为解除襄阳围困。虽然大魏暂时退兵,但城外魏军大营未起拔,不知将军……可有办法。”
    门内一阵寂静,常歌似在思索。
    他站在黑暗中问道:“城内还有多少兵士。”
    孙太守趴在担架上,比了个一:“尚有一万。”
    祝政神色淡淡,似有无奈。
    常歌快人快语,直接点破:“勿要虚言。”
    孙太守赶忙改口:“五、五千。真有五千。这回是真的。”
    襄阳城,七万守军,现只剩五千。
    门内轻叹一口气。
    常歌问道:“你可知魏军大营,兵力多少?”
    孙太守迟疑道:“五……五万?”
    幼清按捺不住,接了一句:“连我都知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孙太守怎么这般糊涂,对战数月之久,连对方兵力几何都要靠猜。”
    孙太守又冤又屈:“素日均是夏天罗将军主理军事,那魏军知晓此事,暗刺了夏将军,又趁将军昏迷,立即摆阵大肆围困,我本就不懂军事,放出去的密探无一人返回,对方兵力如何、布阵如何,我是真不知道啊!”
    “那我便告知孙太守,只说一次,你可记清楚了。”
    此时常歌放从暗影中转出,虽有面具遮挡,但他的瞳色透彻剔透,北境异域之感扑面而来。
    “魏军中军驻扎于襄阳城西三十里处,分摩骑、仙家两大营地,兵种多为步兵且以盾兵居多,应擅长阵战,意味着对方有强攻打算。目前兵力两营合计十万有余,数日之后,许会再度增援。”
    孙太守一时凝噎。
    魏军竟有十万之众!
    这还只是暂时的数字,数日之后还有增援!
    现下襄阳城内算上老弱病残,也凑不出五千人,五千对十万……敌我军力也太过于悬殊。
    “倘若未有本次破城、百姓逃窜之事,城内征兵,许还能抗上一二,当前态势……五千军士……”
    常歌苦笑,侧头望向祝政:“附近数城,可有法增兵。”
    祝政缓缓摇头。
    这个结果不出常歌意料。
    北部新城、上庸郡是益州的地盘,西部建平郡是益州的地盘,西南部夷陵郡还是益州的地盘。
    也正因为益州连续蚕食楚国北境,益州楚国现在是剑拔弩张,一点火星子都能燃起来——邀请益州驰援,那完全是请猫给耗子当守卫。
    别的能支援的地方,只剩下楚国的枝江和江陵。
    江陵为都城,不可能抽调王师部队;夷陵落于益州后,枝江已成为进入王都最后隘口,实在无法分兵。
    若要从长沙、衡阳等地调兵,路途遥远,且不可能不惊动大魏。
    如此一来,调兵增援,是没什么指望了。
    祝政一直在侧温和注视,常歌反而有些不敢对上他的目光了。
    再如何神勇,也不可能以一当万。人数如此悬殊,还断了军粮,怎么看襄阳都是风中残烛,奄奄欲熄。
    但若襄阳失守,不说他二人借楚国之手一统天下的夙愿能否实现,楚国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常歌只轻声道:“明白了。容我仔细考量一番。今日夜深,诸位先行歇息吧。”
    一听要歇息,刚刚哀声连天的孙太守顿时恢复活力,趴在竹担架上梗着脖子为祝政引路:“先生向西走,您住西厢,特意收拾出来的……”
    一群人跟着朝院外走。
    临出院门,祝政扶着门框停了步子,似是想要回头。
    他放在门上的指节紧了紧,终而还是跟着孙太守,朝西厢去了。
    常歌将门一阖,叹了口气。
    方才为了制造打斗效果,幼清将屋内家具尽数翻倒,现在看来,恰如他此刻心情一番,东倒西歪、零零乱乱,不知从何处收拾起。
    幼清见他不快也有些惶惑,小声道:“我先把内室收拾出来,将军先歇息罢。”
    “没事。”常歌生得个高,随意抬手揉了揉幼清的头,“咱们一起动手。”
    说完他抽出束袖带,正要束起广袖,见幼清还是一脸惶惶,摸摸这里收收那里,小小年纪长吁短叹,忍不住笑了出来。
    “将军!”幼清回身,惊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笑得出来……敌军可有十万!十万之众!”
    “知道。”
    常歌扶起身边的翻倒的梨花椅,“明日想吃点什么?饿了数多天,明日吃顿好的吧。炖煮——上次你没吃着,想吃么?”
    幼清干脆在一翻倒八仙桌侧坐下,双手撑脸,哀叹道:“这时候了,吃什么都无所谓了,再说了,谁还有胃口吃得下……”
    “你呀。”
    常歌走至他身旁,随意倚在一侧墙上,他身形协调优美,犹如一张靠墙安放的弯弓。
    他轻声道:“你知道常家,无论旁系直系,有几位将军活过三十了么?”
    常家数代良将,从军的直系旁系加起来更是有百余名之多,但沙场危险,料想这百余人没有多少能颐养天年的。
    于是幼清保守地猜了个数字:“二十位?”
    常歌轻轻摇头:“未有一位。”
    室内诡异地静默片刻。
    “旁系、直系、大将军、女将军、还有什么封了定安公、平南侯、昭武君的……未有一位,从未有一位,活过三十。”
    常歌靠在冰冷的墙面上,目光落在遥远流转的星河之上,似有出神。
    “……将军……”
    “所以啊。”
    他轻声道:“人生苦短,如清秋露,如水中影,如梦中身……还在乎那些个愁怨做什么呢,且乐一日,算一日吧。”
    幼清侧头看他,刚要说话,常歌反而忽然抬手,安定地制止了他。
    他侧耳倾听片刻,转而问道:“出来吧。你究竟要躲到何时?”
    ※※※※※※※※※※※※※※※※※※※※
    感谢天天开心为襄阳城雪中送炭~
    定安公:常川,常歌的父亲
    昭武君:是他自己
    女将军:常家尚武,巾帼不让须眉,最出名的是火寻鸰,常歌母亲,狼胥骑大将军(对狼胥骑其实是听火寻鸰的,这个后面还会提及一些)
    说个题外话,常川被火寻鸰俘过一次,结果给大周拐来个女将军(b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