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作品:《十三夜

    “都快到中心了。我看是比预想得还快,n-39是你那个时代的命名?”
    陆见深回答:“对,这是一个编号。以调查基地为中心,n表示北方。”
    “明白了。”
    陆见深顿了顿:“注意观察,周围是否有‘果核’形状的巨大物体。”
    闻奚扶着巨兽坚硬的甲片稳住身形,眺望远方:“这一路都在看,没见过你说的什么果核。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你从五天前就开始在意。”
    “……它和很久以前的人类历史有关。”
    “我都不知道你还关心历史?呵,不如多关心我。”
    陆见深:“……”
    前方出现了矿石丘陵,多种岩矿堆积如山丘,在荒野中连绵起伏。金色的植物穿插于缝隙之间,将它们与土地相连。
    “我们好像已经到了。”
    闻奚从阿坎亚巨兽的背上一跃而下,几个轻巧的翻滚后来到最近的矿石堆。一些人类残留的垃圾尚未完全分解,散落在矿石周围。
    “——北面有个坑,是你要找的东西吗?”闻奚来到石堆上方,四处眺望。
    陆见深的声音变得严肃:“小心靠近。”
    “知道啦。”
    除了那头让他们搭了顺风车的阿坎亚巨兽,周围什么污染物都没有。
    但闻奚长年累月训练出的敏感神经总是隐隐地传达某种不好的预感。
    很快,他的注意力被石坑内的东西分散了。
    那是一架很大的飞行器,机身流畅漂亮,像一枚有翅膀的子弹。哪怕覆满灰尘,头部已撞烂,也全然遮挡不住它的美丽。
    闻奚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哪怕是以前的科学小组也没能力生产出它来。
    “这是什么?”闻奚惊讶地走上前去。手指覆过尾部的灰尘,他看见一行小字:“voyage no.29384(远航计划备用舰)。”
    陆见深说,这是三个世纪前,污染时代的前期,人类倾注大量资源打造出来的宇宙航舰。它的能量级别完全超乎设计者的想象。
    “它能带你去很远的地方。”
    闻奚眯起眼睛:“什么意思,我们还要去哪儿,外太空?”
    “对。所以,你要先把它修好。”
    闻奚震惊地指着自己:“我???”
    陆见深平静得不可思议:“我们现在拥有大部分材料,剩下的可以就地取材。五百米外有一个大型工厂,那里有可以利用的设备。你也可以暂时休息。”
    闻奚的心都悬起来了:“这就是你的最终计划?咱们不是说要杀光所有污染物吗,怎么还临阵脱逃?”
    “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后备计划。”
    闻奚哼了一声。他们来到这个污染环不只是为了寻找这艘航舰。更重要的是从半年前开始,闻奚注意到污染物在朝同一个方向汇集。
    闻奚从没见过这样的事,描述出的事实却让陆见深非常警惕:“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在末日审判之前。”
    一股异常隐秘的兴奋却从闻奚心头冒出:“也就是说,末日审判说不定还会再次发生?”
    他们循着污染物群的移动轨迹来到这里。绝大部分都绕过了n-39污染环,而阿坎亚巨兽则一路横冲直撞。
    按照计划,他们还需要继续往前。陆见深提到的工厂遗迹也在前进的方向上,藏在陡峭山体之中,可进可退,方便观察。
    闻奚会利用污染物鲜少出没的白天前去修理航舰。在陆见深给予的详细信息指导下,他竟然也能做得有模有样。到夜晚时,他会爬到高处,或者去远方森林间调查污染物动向。
    他们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
    闻奚的足迹被困在那片茂密森林的边缘。四个深暗诡异的大型污染物缓慢穿梭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中,阿坎亚巨兽和其他污染物的残肢随处可见。
    闻奚给它们起名为“巡逻者”。这些巡逻者的“眼睛”无处不在,它们好像有某种可以操纵周围动植物的方法,以获得及时的讯息。如果污染物有进化的高级形态,“巡逻者”一定是其中之一。任何入侵者都会被消灭,或者说,被吞噬为它们的一部分。
    即便如此,数不清的污染物正在朝那里聚集。
    他笃定,那些巡逻者一定在守护着某个秘密。他必须进去搞清楚。
    在计划执行的前一天,闻奚和一只巡逻者短暂地“交流”过。他深知自己不太可能是那种东西的对手,但他还有别的计划——比如工厂里保存完好的炸.药。切磋过程中,耳机不小心掉了,但闻奚很快捡回来了。
    完好无损,他想。
    这一晚,他兴奋得没有睡着——好像一切的仇恨都找到了可以发泄的地方。而他准备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刻。
    “闻奚。”陆见深在担心他。
    闻奚调笑他:“你不会害怕了吧?”
    耳机里的声音停顿片刻:“我想让你活下去。”
    闻奚躺在冰冷的地面,伸手碰到漫天星辰,语气格外轻快:“等我收拾完那些家伙,我们就按照计划搭乘航舰离开这里。反正你都教会我怎么开了,我又不是笨蛋。然后我们一起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找一颗漂亮的星星呆着,说不定也有草木雪山。唔,要是什么都没有不就亏了,还不如赖在地球,狗窝也不错,你说是吧?”
    被困在混沌意识中的人沉默良久,才道:“我会在远方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