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希望的开始

作品:《学会拒绝,学会坚持自我(套装共2册)

    12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希望的开始
    不要看不起“小事情”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它告诉我们在做事时,要想成功,必须具备毅力和恒心。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愚公每天都去挖土,世世代代下来,甚至能夷平两座大山,这一事实同样告诉我们,不能轻视“小事”的力量。
    可是,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愿意以“这是小事”而放弃努力。因为这是小事,所以我们根本不用去费心;因为这是小事,所以我们根本不用认真对待;因为这是小事,所以我们根本不用为之努力。因为这种想法,我们常常对一些小事置之不理。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我们才能锻炼出解决大事的能力和经验。
    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藩的少年,胸怀大志,独居一室,屋里脏乱不堪。
    有一天,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前来看望他,眼见屋里如此脏乱就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陈藩听见这话大声答道:“大丈夫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
    听见这话,薛勤立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藩立即无言以对。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和例子中的陈藩很像,十分骄傲,而且胸怀大志。当然,这种想要“扫天下”的决心是难能可贵的,但他们却忘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日积月累、由小及大,任何“扫天下”的志向都要从“扫一屋”开始。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干大事的,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总是自以为高人一等,对于一些小事,总是一副看不起的样子。却不知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很难取得成功。他们不明白,任何伟大的成功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被很多军队、企业奉为培养士兵、员工的必读书,这本书中曾写到:“世界上再宏大的工程,也都可以分解成细小的具体事情,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须把分解后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从一开始做起,只有从一做起,才能做到二,做到三,才能最终成功。”
    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一件件小事做起的,但有时候,能把每件小事都做好,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孙东侠是个普通的辽宁姑娘,她的家在辽宁,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她却终年生活和工作在茫茫戈壁中的航天城里。
    2001年,孙东侠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电器技术专业毕业。后来,她成为一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的技术人员,并在“神七”任务中,负责遥测数据接收工作。
    表面看来,这项工作没什么,不过是接收一些数字、时间的数据罢了。然而事实上,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临射前30分钟到点火后125秒钟,这是遥测信号接收最关键的时间段,此时接收的数据会直接反映给故障检查系统。一旦数据有异常,系统判断火箭、飞船的运行状态不正常,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是停止程序还是紧急关机。
    因为关系重大,所以在工作中,孙东侠总是格外认真负责。她常说:“把很多小事做好了就是做了一件大事。”
    在为“神七”任务进行准备的设备检修检测过程中,有几组数据非常不稳定,孙东侠发现了这点异常。其实,她原本只需把这些数据反映给各系统就可以了,有什么问题各系统会处理。但孙东侠还是不放心,她觉得这背后一定存在很大的隐患。于是,她开始和同事们努力查找原因,结果发现各设备的运行并没有异常。
    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依旧顺藤摸瓜地继续向上查找,最后终于发现出现问题的是户外的信号通道的增益放大器。孙东侠说:“因为增益的强弱会影响信号的强弱,这样就会使我手中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不准确。数据不可信,各系统也就不能正确判断自己设备运行状态,这对‘神七’来说非常危险。最后我们把设备送回了厂家修理,现在我们接收的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
    孙东侠能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即便这件事再如何小,她都能认真努力地去做好它。其实,这种认真努力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凡。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额外”的努力
    在工作中,只是竭尽全力完成自己该做的事还远远不够。在“分内”工作之外,怎样看待“额外”的工作,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有些人在工作中总是一副敷衍了事的态度,当工作安排到他们手上,他们会去做,但并不会竭尽全力。例如让他们与某人取得联系,他们会打打电话,发发微信。如果没有得到回应,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声称“无法联系上”。
    还有一些人恰好与之相反,他们不但会竭尽所能地完成任务,还会在完成任务后,尽量多做一点点。例如,多收集一些资料,多做一些计划等。
    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你确实没有义务再额外去做些什么。但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具备竞争力,我们完全可以自愿去做这些事。
    有些人总觉得,每天额外去做一些事,完全是浪费我们的时间。他们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每天多做一点点不仅能得到他人的赞誉,还能锻炼我们的能力,让我们更被需要。
    李梅是一家著名国际公司的员工,公司里人才济济,长相平平、学历平平的李梅实在不怎么显眼。她像大多数人一样,每天穿梭在小小的格子间中,从来无法引起大老板的重视。
    后来,大老板上调,公司来了一位新领导。有一天,本来已经下班的李梅因为钥匙忘在办公桌上了,只好重新回公司去取。当她到达公司后,发现新老板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她想可能是因为这位老板是刚来的,对公司情况还不熟悉,所以才会工作到这么晚吧。
    想到这里,她忽然停住了离开的脚步,心想也许老板现在对公司各处还很陌生,说不定会需要她的帮助。
    于是,李梅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电脑,开始继续做今天未完成的工作。过了一阵儿,新老板推开办公室的门走了出来,开始站在原地左右张望。
    李梅起身过去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李梅的出现让老板有些惊讶,但他还是说道:“哦,是这样,我办公室的打印机好像没墨了,我想换上一个,但不知道大家平时都把墨盒放在哪儿?”于是,李梅帮新老板找好墨盒并换上,然后回到座位上继续工作。
    就这样,从那以后,每天下班李梅都会多留一会儿,有时是继续做今天未完成的工作,有时是整理明天需要的东西。而新老板在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也会招呼李梅帮忙。
    又过了一段时间,新老板对公司的环境已经十分熟悉,所有工作也都上了正轨,所以下班后很少再留下来。可李梅却一如既往,她已经养成了每天下班多做一点儿的好习惯。因为她发现虽然只是留一会儿,但这时的工作效率却很高。而且因为前一天多做了一点儿,第二天的工作就会变得很从容,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忙忙碌碌了。
    半年后,新老板的助理辞职了。当人力资源主管询问老板是直接从外面重新招人呢,还是从公司内部提拔时,新老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梅,李梅顺利地得到了提升。
    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点的习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它会培养我们的能力,让我们从其他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还能防止我们在安逸悠闲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懒散。
    除此之外,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还能为我们带来机遇。如果这件事原本不该你做,但你能主动去完成,无形中你就比别人多了一个机会。
    1923年,余彭年出生于湖南省娄底涟源市,父母都是小商人。少年时,他曾去长沙求学,毕业后帮父亲打点生意。然而,当时时局动荡,生意并不好,迫不得已之下,余彭年决定独自去上海闯荡,在上海做各种小工。
    1958年时,余彭年从上海申请去往香港。他刚到香港时,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想要找个工作非常不容易。后来,经过几番努力,他终于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勤杂工的工作,每天的任务就是打扫卫生、收拾厕所。
    对余彭年来说,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所以他十分珍惜。每天,他都会把厕所和员工办公室收拾得干干净净。不仅如此,即便是休息日,当别的勤杂工都回家休息时,余彭年依然照常工作。平时的工作是他应尽的职责,可休息日的工作却是他自愿做的。他知道每个周末都会有员工来加班,他觉得自己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环境。
    就这样,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余彭年从来没有休息过。后来有一天,公司老板恰好在星期天来加班,发现了余彭年的举动,当他得知这半年来每个休息日他都这么做时,立即把他叫到自己办公室,给了他一个在公司办公室工作的机会。
    余彭年不但工作勤奋,而且头脑灵活,所以之后不断地被提拔,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几年后,他觉得自己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想要自己开公司。当他将这一想法告诉给公司老板时,得到了老板的大力支持。这位老板相信余彭年的能力,不仅同意他辞职创业,而且还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他。
    随后,余彭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涉及地产、旅游等多个方面。他成为香港知名商人,是历任香港元朗博爱医院总经理、富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彭年酒店董事长。同时,他还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建立超十亿美金民间慈善基金会的慈善家。
    正是因为能在工作中多做一点儿,多出一份力,余彭年才获得了取得更大成功的机会。
    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不被重用,却从不反省自己的行为。无论做什么,他们都敷衍了事,幸运之神又怎么会眷顾他们呢?与他们相比,那些好运气的人往往是愿意付出更多努力的勤奋者。他们愿意做得更多,愿意坚持得更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算每天多走一步,一年下来,他们与目标的距离也会缩短三百六十五步。
    每天多做一点点,并不是件难事。我们只要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向着那个方向多想一点儿,比其他人再多做一点儿。总有一天,这个目标不会再如此遥不可及。
    怎样吃掉一头大象?一口一口吃
    生活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复杂棘手,常使我们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吓倒了,将它误认为是“不可能解决的事”。那如果将这些难办的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呢?那样还难解决吗?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答案很简单,一口一口吃。这里面蕴含的智慧很深。有些大事看起来很难,甚至遥不可及,但只要我们将它分解开,每次都专心解决一些小事。总有一天,这个大象会被我们吞入腹中。
    在法国德龙省罗芒以北的hauterives村,有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被称之为“邮递员希瓦勒的理想宫”。在1969年时,此地被批准成为文化遗产。
    然而,他的建造者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邮差。自从第一次在送信的路上发现了石头的奇特和美丽后,每次送信,他都会捡一些石头带回来。
    这中间也曾有人嘲笑他,说他是平白给自己增加负担,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甚至萌生了想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个城堡的想法。于是,之后每次送信时,他都会推一个独轮车,将那些看中的石头带回来。
    白天送信、捡石头,晚上回来堆砌建造。就这样,他花费了33年时间,终于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世界现代艺术史上增添了最独特的一笔。
    用捡来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在很多人眼里,这都是一个笑话,是个无法解决的大问题。可是,希瓦勒却将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了小问题。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每天在送信的同时,捡回一些石头,并把它们摆到合适的地方去。剩下的,只要交给时间就可以了。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每一个大成功都是由一个个小成功积累起来的。我们的能力也许不够,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功也许很难。但想要得到一个小成功却很容易,也许一个小成功什么都改变不了,但无数个小成功积累起来,我们依然会成为巨人。
    伯森·汉姆在1983年因徒手攀登上了纽约帝国大厦被赋予了“蜘蛛人”的称号,与此同时,他还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得知这一消息的美国恐高症康复联席会向他发出邀请,希望汉姆能担任此联席会的顾问。
    接到聘书后,汉姆打电话给诺曼斯,请这位联席会主席查一查1042号会员的名字。很快,这位会员的名字就在电脑上显现出来——伯森·汉姆。原来,他们要聘请的这位顾问本身就是一位恐高症患者。这一事实让诺曼斯非常惊讶,就算是一个普通人,站在高处都会有畏惧感,更何况是一位恐高症患者呢?为了解开这个谜题,诺曼斯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伯森·汉姆。
    然而,当诺曼斯来到汉姆的住所时,却被另一景象吸引住了。现场的大多数记者竟然围绕在一位老人的身旁,主角汉姆反倒在一旁无所事事。心中疑惑的诺曼斯向周围的人打听情况,最后得知原来这位老人是伯森·汉姆的曾祖母,今年已经94岁了。为了庆祝汉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她特意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她的这一行为真可谓锦上添花,不仅让汉姆更显荣耀,而且无意中还创造了一位老人徒步百里的纪录。
    有位记者向老人问道:“您已经这么大岁数了,竟然还徒步走了这么远,难道您就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吗?”老人笑了笑,大声地说道:“小伙子,如果让你一下子走完100公里,这显然是件很难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这样做。可是,如果只是让你走一步呢?这是谁都能办到的,简单得很。所以,你只要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上百公里总是会走完的。”
    听到这里,诺曼斯恍然大悟。此时,他终于明白伯森·汉姆是怎样克服恐高症,徒手攀登上四百多米高的纽约帝国大厦的了。原来,汉姆使用的方法和他的曾祖母并没什么区别。对于四百多米高的大厦,汉姆也许会有恐惧。但对于“一步”的距离,他却并不害怕。他最后之所以会成功,不过是因为他像自己的曾祖母一样战胜了无数个“一步”而已。
    如果我们的目标十分难以达成,那不妨学学伯森·汉姆,将它们分解成“一步、一步”的高度。每走完一步,我们就等于创造了一个小成功,总有一天,复杂的大问题会被解决,我们也会站在成功的高处。
    其实,有些人也并不是不愿意为了理想付出。可是,他们却希望只付出一点儿努力就能成功。
    有位画家向朋友抱怨,说他花了一天画的东西竟用了一年才卖掉。朋友想了想对他说:“那你为何不反过来呢?如果你肯花一年时间去画点什么,估计要想卖掉它,可能连一天都用不到吧。”
    只有失败者才会指望一蹴而就的成功,因为真正的聪明者十分清楚,成功从来是一步步得到的,它需要不断地从部分成功中吸取经验。无论何事,在做好之前,我们都必须努力。
    我们必须记住:如果我们能付出和别人一样的努力,一定不会比他差到哪儿去。而如果我们能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我们就比他更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