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太史慈
作品:《混在东汉末》 在他们的愤怒中,刘修姗姗来迟。
在赶来拜见的人群中,刘修看到了一个已经好久不见的身影:孔融。
“孔文举,你怎么到战场上来了?”刘修没有理会等候已久的曹艹和诸将,把孔融先叫了出来,笑盈盈的问道:“怎么,也想投笔从戎,马上取功名?”
孔融笑着摇摇头:“我到这儿来,是公私两便。公事嘛,就是为了皇长子的事,奉陛下之命来传诏。私事嘛,融有件事想拜托殿下。”
“哦?”刘修诧异的笑了起来:“孔文举还有事求到我的头上?真是我的荣幸啊。那好,你且说来听听,如果我能办得到,我一定答应你。”
孔融却摆摆手:“殿下,私事还是私下说,我们先说公事吧。”
刘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用力一拍孔融的肩膀:“孔文举,真是不改本色啊。好,我们先说公事,等这些人都出去了,再谈私事。关于皇长子的事,陛下怎么说?”
孔融收起了笑容,转过身,面向众人,严肃的喝道:“陛下口诏。”
刘修也严肃起来,拱手听谕。
“卫将军曹艹报,逆贼袁谭称皇长子辨在邺城之中,诚为震惊。皇长子为先帝血脉,皇室贵胄,不容有失。着大将军谨慎处之。若果真无误,务必妥善救护,送往洛阳,以全朕亲亲之意。”
“唯!”刘修大声应喏。小天子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并没什么意外。不管他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他总不能对皇长子的生死漠不关心。当然也不会关心到什么程度,以口诏而不是以书面诏书的形式下达,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表态。
待孔融传完了天子口诏,他咳嗽了一声,转过身,看着曹艹:“卫将军,闻城数曰,可探知皇长子是否真在邺城之中?”
曹艹拱手道:“回禀殿下,尚未得见皇长子,不知真假。”
刘修眉头一皱:“还没搞清楚?”
曹艹窘迫的点了点头。刘修轻哼了一声,语气中有些不快:“派人通知袁谭,就说我来了。给他三天时间,三天之后,我会开始攻城。”
“喏。”曹艹连忙点头。刘修挥了挥手,伸手拉着孔融的手臂笑道:“好了,公事已了,我们来谈谈私事。”
孔融看着有些唯唯诺诺地退出去的曹艹,傲然一笑,泰然自若的坐了下来。刘修吩咐人上茶,茶还没好,孔融便笑道:“殿下,我想和你做个交易。”
刘修兴趣盎然的问道:“哦,好啊,说说看,是什么样的交易。”
“我推荐一个人才给殿下,殿下许我一个职位。”孔融端着茶杯,慢条斯理的说道。
刘修眉毛一挑,似笑非笑。“以你孔文举的学问和名望,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职位,居然要来和我做交易?”
孔融摇摇头:“殿下所言甚是,以我孔融的薄名,不管是太守之类的外官,还是什么样的朝官,想来都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是那样的职位,我的确不需要来求殿下。”
刘修眼珠一转,若有所悟。“这么说,这个职位不是做官,而是其他的?”
“正是。”孔融点点头:“闻说殿下有意在上谷设立学堂,融不才,想自荐到学堂中做一祭酒。”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像成都学堂的蔡伯喈一样。”
刘修诧异的瞥了他一眼,心道这个孔融果然是狂妄得不可一世,一开口就要和蔡邕并驾齐驱。不过话又说回来,普天之下,有胆气、有底气说这样的话的人,恐怕也就是他孔融。
“做祭酒可寂寞。”刘修提醒道:“做学问的人,虽说有名望,可是各种待遇终究不能和做官的相比。”
“这里面的利弊,融自然明白。”孔融从容的摆摆手:“做官不过求一时名利,做学问却是万世声名。我鲁国孔氏,传自夫子,诗书传家,学问本就是立身之道。再说了,我弟兄七人,为官者不在少数,可是在学问上能独树一帜的却还没有。父兄以为我尚有薄才,个姓却有些狷狂,不太合适做官,也许做学问还可能有点出息,所以……”
孔融耸了耸肩:“我就厚颜来和殿下做个交易了。”
刘修大笑,孔融说得谦虚,可是那份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心态却表露无遗。他岂是想做做学问而已,他瞄准的目标可是蔡邕啊。蔡邕原本就是学问大家,自从到成都去研究那座大墓之后,他在上古文化方面的造诣已经稳艹牛耳,孔融以他为目标,简直是骄傲到了极点。
不过,如果他即将在上谷建立的学堂有孔融来坐镇,那在学术上的层次的确有机会和成都学堂比肩。刘修正中下怀,却不露在脸上:“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人才能让我答应你这么高的要求?”
“也没什么啦,不过是一武夫罢了。”孔融不以为然的说道:“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没什么意思,不过我听说殿下志在天下,想来勇武之士总是多多益善的。”
“是吗?”刘修笑了起来,有些兴趣缺缺。要论武勇之人,他手下最不缺了。
孔融见了,微微一笑:“殿下不要轻视这个人,他虽然名声不显,可是不比殿下帐下那些人差。最好的是他还年轻,如果能得到殿下指点,将来足以扬威天下。”他站起身来,到帐门口叫了一声:“子义,还不进来拜见殿下?”
“喏。”帐外响起一个声音,紧接着,一个身高八尺,相貌堂堂的年青武士走了进来,叉手向刘修行礼:“东莱太史慈,拜见殿下。”
刘修咯噔一下:“太史慈?”
太史慈有些诧异,抬起头看着刘修,惘然说道:“殿下认识我?”
刘修笑了,心道我当然认识你,不过真人却是第一次见。他哈哈一笑,冲着孔融说道:“好,成交!”
孔融反倒有些愣住了:“殿下,你不要考校他一番?”
刘修大度的挥挥手,一本正经的说道:“你孔文举推荐的人,我还能信不过吗?成交。上谷学堂正在选址规划,你如果有兴趣,马上就可以起程,以祭酒的身份监督工程。如何?”
一听说可以走马上任上谷学堂的祭酒之位,孔融再也没心情关心太史慈了。他连连点头,美滋滋的走了。刘修请有些茫然无措的太史慈入座,问起了一些他的近况。太史慈既然是东莱人,他为什么没有投入曹艹的帐下便有些奇怪,这些年东莱一带可都是在曹艹麾下。
刘修一问才知道,太史慈这段时间不在家乡,他到辽东避祸去了。大概是十年前,他刚刚十四岁,在郡中做一个小吏,郡太守和州刺史有矛盾,刺史收集了不利太守的证据,上书朝廷弹劾太守,太史慈赶到洛阳,把刺史的奏章和证据全毁了,保全了太守,却得罪了刺史,于是渡海到辽东避祸,顺便游历天下,足迹一度深入雪原。最近听说青州平定,原来的刺史也早不见了人影,他这才赶回青州。他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北海相孔融久闻他的大名,经常派人问候他的家人,送一些东西救济他的老母,所以他一回到家,就奉母命赶到北海来致谢孔融。正好孔融卸职回洛阳,就把他一起带到了洛阳,进而一起到了刘修的面前。
“你一直在辽东?”刘修更诧异了,这些年刘备就在辽东,怎么会放着这么一个名将不用?“没想过去投襄平侯刘备刘府君?”
“也不是。”太史慈摇摇头:“慈这些年虽说在辽东,可是大部分时间都在雪原上游历,在辽东的时间反而不长。最远处,慈远至挹娄之北。几年前,听说有汉军在北疆大破鲜卑人,慈曾溯江而上,准备投军。奈何赶到时,大战早已平定。回到中原后,闻孔君说起,才知道当年就是殿下的大军,这才不揣妄陋,求孔君引荐,愿为殿下马前之卒。”
刘修笑着摇摇头:“想不到你我虽然初次见面,却是神交已久。你是几年前在北疆听说我的名字,我却也是久闻你的大名,奈何无缘一见。如今见面,也不为晚。”
太史慈连忙再拜。他只当刘修说的是客气话,哪里知道刘修真是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字,不过那是千年之后罢了。
刘修随即叫来了张辽,让他引太史慈去试试手。两人一较量,顿时成了好朋友。太史慈弓马娴熟,武技精湛,和张辽大战数十回合,不分上下,就连吕布看了都啧啧称赞。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营,大家都知道刘修身边又多了一个骁勇的年轻勇士,曹艹听了之后,只是有些意外,刘备听说太史慈曾经在辽东呆了近十年,却不禁黯然神伤。
“宪和,你说这是不是命?”刘备一手托着下巴,手指头下意识的抚着眉毛,在那块伤疤处慢慢的搓着:“这个太史慈在辽东数年,宁可现在到我大兄帐下做个马前卒,也不肯来投我。以他的能力,在他身边至少是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啊。”
简雍没有吭声,心里也有些遗憾。不过在他看来,刘修和刘备根本不是一个层次,太史慈在大将军身边做个马前卒,也比在刘备麾下做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