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
作品:《天行有常》 第182章 郑氏
皇贵妃变成了皇贵太妃, 按理说是升了一级, 但是这又不是从太后升成皇太后,而且新帝不仅不是她的亲生儿子,还是她的仇人, 郑氏的日子自然不能说是好过,但是基本的待遇还是有的。
朱常洛过去的时候, 这位他记忆里是个典型的蛇蝎女子的皇贵太妃早早命人准备了饭后的茶点, 还有两碗暖胃的牛乳。
反正来用饭只是个名头,朱常洛也不在意自己到底来吃些什么,只要没毒就行, 而在食品安全这一点上,朱常洛还是不担心的, 郑贵妃还没有这么蠢。
不得不说,郑贵妃讨好起人的时候,还是很有一手的, 看先帝不就被她哄得服服帖帖的吗?
有先帝这个出了名任性的万乘之尊给她练手, 最后达成了“为她对抗全世界”的成就,在全朝野的反对下都, 许多年都没有改变想要立福王的想法, 虽然也有先帝自身的原因,但是也足可说明郑氏出众的哄皇帝的技巧。
相比之下, 讨好朱常洛,无论是之前的送美人还是现在的准备茶点,在这个天尚寒的时候为天子准备珍稀的、已经热过的牛乳暖胃, 都只是毛毛雨而已,根本不能体现出她的手段和心思的十分之二三来。
不过郑氏这番作态,早就说明了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
郑氏的软肋是什么,早在放出流言之前朱常洛就知道,她会有所动作更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郑氏已经等不及了,只能派人来找他,朱常洛自然是好整以暇地等着她就爱看。
反正不管怎么样,现在的皇帝是他主动权在他的手上,没有什么郑贵妃会不会让他吃亏的可能,只有她能为此做出什么样的交换。
朱常洛本身就不会对朱常洵做什么,他是要名声的人。
想到这里,有着原主泰昌帝的记忆的朱常洛不禁想要问问郑贵太妃,到底是什么给了她自己是个穷凶极恶的皇帝的错觉?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原主泰昌帝在万历年间的人设是温和懦弱,连梃击案和郑贵妃妖书案事件这两件和自己地位、性命攸关的大事都在万历帝那个偏心的家伙的警告下静若木鸡,不敢随便说自己的委屈,至于他自己嘛,就更不用说了,多么好的、为人温和、为人着想的皇帝啊!
虽然朱常洛对自己的认知有那么一点点偏差,但是郑贵太妃想多了确实是事实。
在朱常洛捧着一碗牛乳慢戳戳地饮着的时候,郑氏开口了:“哀家听说圣上近日命瑞王,惠王和桂王他们府上的王子进宫读书了?”
朱常洛自然是点头:“难得几位皇弟都没有就藩,朕自然是要与他们多亲近亲近的,毕竟都是先帝子嗣。”
“他们也就罢了,就在这顺天府住着,圣上你什么时候想了,宣进宫或是驾幸王府都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哀家怎么听说,圣上你连福王都要召回来?”
郑氏的单刀直入把朱常洛都吓了一跳,什么时候皇贵太妃讲话这么直接了?
不过细想倒也难怪,要是郑氏和他打机锋,他自然也就装傻充愣,到时候敷衍过去,这一次见面之后,郑氏再想见他就难了。
“哈哈,原来贵太妃已经知晓了。这原本只是朕心中的想法,只等皇弟回顺天府的时候和他商量一番,再顺便报给你的。”朱常洛睁眼说瞎话。
郑贵妃明知道他在胡扯,还是要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皇儿甚么时候说要回来了?”郑贵太妃几乎是大惊失色地问出的这一句话。
朱常洛微微一笑,道:“洵弟离京就藩之后,父皇不是与他约定三年一朝吗?如今在位的虽已成了我这兄长,但是这三年一朝的规矩还是可以保留下来的。我们兄弟除了常洵就藩,其他人都在北京城,如何能让他独自一人待在藩地?”
朱常洛这个理由一出,郑贵太妃花容失色至于,无力地叹了口气,完了,这回福王一定得回京了。
别看朱常洛说得好听,实际上,他就是在给郑贵太妃挖陷阱。
先帝那么喜欢这个儿子,送他就藩的时候数次召回,又约定三年一朝又怎么样?
现在在位的不是先帝,而是和他们母子俩都有仇的泰昌帝朱常洛!
先帝在位的时候,福王不用人唤就来得那么勤快,怎么到了新帝登基,就不行了?
新帝是个友爱兄弟的好人,相信瑞王、惠王、桂王他们能排着队儿作证,那到最后,罪名一定会变成福王依然觊觎帝位,对朱常洛登基愤愤不平。
福王的名声本来就不好,再被泼上几回脏水,那就真的不用做人了。
当然了,打了一个巴掌,朱常洛还是要给一个甜枣吃的:“朕想着,福王与娘娘你毕竟是亲母子,如今先帝没了,福王也就指望着你了。等到福王回来,若是和瑞王弟他们一样留在顺天,娘娘也可与他一同在福王府上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不是?”
郑氏露出了犹豫的表情,似是被他说动了。
事情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办成的,郑氏知道,出宫和儿子一起住的代价是自己在封地上作威作福的儿子要长久地留在京城受罪了,从前他们对这个京城念念不忘,可不代表现在这里是个好地方。
可怜天下父母心,郑氏自然是想出宫和儿子住在一起,晚年也能顺心地享清福的,别看她现在还能弄到牛乳,似乎依旧是当年万历朝那个风光无限的皇贵妃,只有她知道,自己的地位和权势都已经大不如前了。
但是她晚年过得好的代价是要儿子来支付的,这就让郑贵太妃有些难以接受了。
朱常洛早就设想过郑氏可能有的顾虑,因此又笑了两声,说道:“皇弟在封地那边,闹出的动静实在太大,朕不是掌权久、权威盛的先帝,也不能轻易地抹掉那些事,不过皇弟若是进京,地方上的官吏能放开手脚,就方便许多了。左右常洵该得的那些一分都不会少。”
朱常洛又提到了先帝,自然不是说他想念渣男爹了,而是说明他有的是机会以及手段去对付福王。
现在他用的还是柔和的手段,等到什么时候他不耐烦了,福王的那些罪名他可都要让人一一去证实、处理掉了。
他是朱常洵的异母兄,不是对他百般包容的亲爹!
郑氏在开头就一口一个“哀家”的摆架子,意思是说他虽是皇帝,但到底是小辈。那现在他就证明给她看看,他也是个硬气的皇帝,没收拾她是不和她计较,不是让她得寸进尺的!
谈到最后,郑氏已经被朱常洛吓到了,福王不久就要回京这件事估计已经成为定局,郑氏开始小心翼翼地讨好皇帝,只盼他到时候不要下狠手。
虽然说得狠戾但一直用的是软刀子杀人这种方式的朱常洛已经开始想象拿福王母子做筏子刷声望的一百种方式了,才不会真的下狠手毁了自己的仁君人设呢!
而且他是很忙的好吗,又不是那个几十年不上朝的老爹,重大政务他都要深思熟虑,再找人商量才最后做决定的,寻常政务也要挑一些有用的批改、吩咐,即使有内阁的票拟,他也要细看了再说的!
边境的战事在他另派了大臣去接替袁应泰后稳当了下来,起码锦衣卫不会再把辽东经略底下那几个武将对上官的愚蠢决策的腹诽呈上来了。
讲道理,朱常洛这种外行都被东林党们这次力捧的人选吓了一跳,招收叛军不是不行,但是辽东那种局势,他什么预防的措施都没有就大规模地收编,不是傻就是二,胆子大得没边,朱常洛都想问问他为什么不上天去和太阳肩并肩。
这还只是基础的,其他的朱常洛看不太懂,也不妄作评价,但是这人不行他是知道了。
新官上任还是有成效的,□□哈赤进犯的时候,辽东好歹顶住了。
当然了,朱常洛觉得自己让他们带去的四门神机大炮也是很有用的。
辽东那边得拨钱,在此之前,也是三月份,杭州突然发生特大火灾,受灾人数达两三万,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辽东那边的钱自然是从内帑出,毕竟数量巨大,前头又修了皇极门和新建了弘文宫,饶是内帑银钱众多,还是让朱常洛心疼了。杭州城那边,虽然也运了银粮去救灾,但是内帑出的这笔钱国库能不能补回来,还要再扯一会儿皮。
被银子给难住的朱常洛,想到大明不合理的税收和以福王为代表的宗室豪奢派,就忍不住纠结和痒痒的内心。
唉,比皇帝还有钱的藩王都是异端!异端!
作者有话要说: 榜单要求的基本字数还没满,来不及了就先发上来了。
第183章 常朝
前头朱常洛刚夸完新任命的辽东经略还是有本事的, 起码□□哈赤没得着好, 谁知道就过了没几日,那边就加急传来了最新的军报。
沈阳城危!
沈阳是辽左重镇,而且,所谓的清朝的盛京就是此地, 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不管怎么说,朱常洛都是忍受不了边境重镇一个接一个被占据的。
发展到崇祯年间,北京城都被围了!
虽然从大明如今的版图来看,辽东之地多被占据之后,北京城几乎不像是首都,而是一个切切实实的边陲重城, 但是, 这不是一国之都可以在大半的江山已经在手中的情况下被攻破的理由。
非得说版图的话,大概如今的建州女真占原本大明总版图的十分之一左右,到了崇祯帝自缢殉国的时候,大明占十分之四到十分之五,剩下的一半, 李自成的大顺占五分之三,满清的地盘依然不大, 只是南明诸帝对大顺的仇恨值太高,和满清合作剿灭大顺, 可是大顺的版图大半都进入了清军之手,最后南明一步步地被蚕食,十五年间将大好江山全都败光。
作为大明正统的皇帝, 朱常洛不得不说一句,这么多年来,这些南下再建国的皇朝里——举例东晋、南宋——南明是他见过的最差的一届。
大明皇朝除了正统的继承人都不好好教育的弊端就这么凸显了出来,南明的皇帝,再说一次,除了朱聿键,其他都不怎么能看,就连朱聿键,其实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过对比之下,他就显得比较合格了。
四月初三,奉天门常朝。
“诸卿,建奴再度犯边,辽东加急呈送战报,你们都说说,到底该怎么办啊?”朱常洛端坐在御座上,手上拿着是辽东传来的战报。
有资格参加常朝的人不多,以品级来说,起码都是中层官员,然而在朱常洛的问话下,他们一个个都噤若寒蝉。
朱常洛看着就笑了。
原主泰昌帝登基之后,自然要拉拢万历朝那些和他亲近的老臣,有齐楚浙三党的,也有东林党的,如果按照历史进程,被泰昌提拔的东林党官员在天启初年自然是活得很滋润的,浙党首辅方从哲又因为泰昌帝的暴毙最后被迫返乡,即使不按照历史进程,在原主提拔了一批认为得用的官员之后,朱常洛也不能在他们没犯什么事儿、自己也不清楚朝局的情况下肆意更换朝臣。
这就导致了东林党权力日盛,袁应泰这个在短短几个月内就高升的人,也是东林党的杰作。
花大力气培养这人去抢功的时候不说什么,他派人去边疆分担袁应泰的部分工作,已经表现出对此人的不满了,这些人还在那里替袁应泰掩饰,真想等到最后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他们才愿意开口吗?
“诸卿,朕今日在这里,可不是来唱独角戏的。你们有甚么高见,都说出来吧。”朱常洛复又开口催促,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虽然三党和东林党一向是争锋相对,但是辽东的事情,随便开口,到时候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被人逮住了尾巴就不好了,因此非但东林党没动,三党的人也没动。
但是天子已经发火了,总要有人出来和稀泥表示一下。
前任首辅叶向高在万历年间已经辞官回乡,此番回来,虽然又当上了吏部尚书,还回到了内阁,但是只是阁老,首辅是方从哲。
方首辅作为如今朝中文官之首,当然要一马当先平息天子的怒气。
“陛下,当务之急,是要加派军马,收集粮草,否则,辽东危矣!”方从哲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慢吞吞地说道。
这回答当然不能说是错,一般人看到军中的战报也都是这么个反应,可是朱常洛却不满意。
“内帑拨到辽东的银子还少吗?满朝的用度都紧着那边拨呢!我大明广有四海,若说用度、兵马,可有什么地方比不上建奴的?苦于朝中无将才,若能与朕一个武宁王、忠武王或是定兴王,何愁天下不定?”朱常洛越说声音越响,只是忍着没有拍桌子。
他也不求战神再世,朝中能出些白起、韩信、郭子仪之类的猛人名臣了,被追封为武宁王的开国功臣徐达,被追封为忠武王的靖难功臣、荣国公张玉,张玉长子,英国公一脉的开创者,被追封为定兴王的张辅,能与这几位媲美的人可不是没有的,开国、靖难那时候一大批呢!而且他也不是说要完全一样的,能力差不多的,总有这么几个吧?
嘉靖年间还出了戚继光呢,晚明的时候,名将其实也有不少啊!
朱常洛想得很美,底下的大臣各个在心里头翻白眼,天子你想得挺美啊!
特别是掌中军都督府、执掌京营,在武将中长立不倒的英国公一脉的现任英国公张维贤,忠武王、定武王都是他们家的直系祖先,可是被皇帝这么一提,他站在底下总觉得有些尴尬。
他们老张家怎么富贵起来的?
还不是靠张玉、张辅这俩父子兢兢业业地为朱棣做事,本身又确实有这么一身过人的本事吗?
虽说英国公一脉的特殊地位就是靠这两位挣来的,他们这些后辈子孙虽然也算争气,但是功绩也不能和二位祖先相比,上头朱常洛怀念他们家俩祖先,是不是也有对他们家现在的表现不满的意思?
朝中的几个重臣,朱常洛是都记在的心里的,何况英国公一脉地位特殊,他们家的国公传了七代,这还只是英国公,最上头的张玉最先受封的是荣国公,后来又被追封为忠武王,是不算在英国公一系的传承世系的,张辅才是初代英国公,到现在,张家富贵了八代了,朱棣这一脉坐上皇位开始,英国公这一脉就跟着一起传下去,地位很是特殊,也说明他们这一脉的人也确实深得圣心。
京营都让他们握着呢,有爵位还有实权的,可是很少见的。
文臣们闷不吭声,有资格入朝的武将也不说话,朱常洛之前说的话不就是在打他们的脸吗?
好在朱常洛后头补上的话让他们振奋起来:“英国公与一众将军,素来忠君敬上,只是他们宿卫京城、保我大明江山安定已是劳心劳力了,辽东那边的事儿,难道让他们再变出几个自己去处理吗?这样的紧急关头,不是在辽东征战多年的将军过去,难以服众,怕是也讨不着什么好!只可恨朝廷多年不知辽东的状况,便是派了人去,也不长久。辽东经略的官儿,我看从沈阳回来之后,袁应泰也不要做了,须得派个真正懂行的人过去才行。诸卿有什么好的人选,都提一提。”
武将们被他这话说得开心,听他提辽东,便晓得,圣上还是看重他们的,尤其是英国公张维贤,他掌着京营,是正正经经的大权在握,皇帝将身家性命都交给他保管了,这还不叫信任、看重,那还有什么能算呢?
圣上心中看不顺眼的当时辽东的李氏,自李成梁开始,这家便把军政攥在手中,最为养虎为患,硬生生地养出了建州女真这条狼犬!
那□□哈赤,是野猪皮的意思,虽是某小部首领长子,但一直不得宠,去到李成梁他们家当了个下人,最后竟是咸鱼大翻身。
他起兵初期,也不知凭着从前在李成梁那里混下的关系得了多少好处。
李成梁对上□□哈赤,也是昏招迭出,打建州的时候,万历皇帝先是在李成梁的建议下白白放弃了要地,让□□哈赤占了去发展势力、休养生息,后头大军更是损失惨重,这么多年来,建州女真已成尾大不掉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