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
作品:《天行有常》 作者有话要说: 我大明的财政真的是,emmmmm,东林党当政以后的措施真的是一言难尽。
唐王朱聿键这哥们儿老惨了,还是早点把他救出来吧,要不然和老爹一起被偏心庶子的爷爷囚禁十几年,要不是小吏好心就差点被饿死,崇祯年间终于熬死爷爷成功当上唐王,自己招募了几千人跑到北京城勤王,结果被认为心怀不轨,被圈到中都凤阳——是的,这大概是清朝圈禁的灵感来源——又过了十几年,生不逢时啊。
第180章 宗室
唐王的封地在河南南阳, 离北京城算是比较近的那种藩国, 但是只是相对而言, 朱常洛想要等到锦衣卫从唐王府那边递来消息,还需要一段时间。
辽东的战事是需要他时刻关注的,朱常洛只恨自己在后世的时候对明朝边军的关注不高, 这个时期的话, 顶多知道一个先是被吹、后来又被黑的袁崇焕, 崇祯的倒霉,军功章有他自己的一小半, 还有袁崇焕和朝中“众正”的一大半。
讲道理, 被袁崇焕说动放手让他在辽东守军, 这是一个不通军事的皇帝能做出来的正常事, 他们这些后世子孙,又不是朱元璋、朱棣这种猛人,他们连朱高煦之流都比不过, 又怎么能看出这些人到底是在舌灿莲花忽悠自己还是真的有本事呢?
崇祯信了袁崇焕, 信了他的“五年复辽”, 然后,呵呵,没有然后了。
袁崇焕是忠臣不假,但是没有能力又夸下海口,无疑是把大明往死路上推,当时作为后金的心腹大患的毛文龙可能人品确实不太好,做派也不十分的“忠臣孝子”, 但是人家有能力,而且因为局势的原因反心应该能确定是没有的,袁崇焕因为各种原因把毛文龙弄死了,好,大明少了一个将领方面的人才——讲道理,武将不都是那些臭毛病吗?袁崇焕的做派反而和文臣比较像,让朱常洛忍不住就要呵呵——大明往药丸的路上又走了一步。
袁崇焕不算,辽东现在的这位经略根据历史进度,虽然是新官上任,却没有前任做的好,□□哈赤继续做大约莫也就在这几年了。
□□哈赤那家伙已经称帝建号,朱常洛记得他的年号不怎么长,反正他的儿子黄台吉——皇太极这么霸气的名字,在大明称霸的这时候,即使是音译,也不会用在未来的清太宗身上,在这个时候,他一般被称为黄台吉,和他爹□□哈赤那意为“野猪皮”的名字还算一脉相承的俗气——有过两个时间相似的年号,是明清两朝除了被俘复位的明英宗外唯一一个有过两个年号的皇帝,崇祯在位十几年,天启在位七年,那么□□哈赤的死期大概也不远了。
朱常洛记忆里有几个年份特别的记忆犹新,那还多亏了历史老师、古文老师迂回的说法。
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日子,中国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而就在五百年前,也就是1449年,中国同样经历了一次转折,然而这次转折,却是让强盛的明王朝转向了衰落的境地,这就是发生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朝中文武大臣泰半死于战场,而明英宗也为人俘虏。
明朝亡国——不算南明这短暂的存在时间的话——时间点是1644年,泰昌帝是一个倒霉的一月天子,这一年在历史上应该是天启元年,也就是说,大明只剩下最后两代帝王的国运,前头的年号、时间都有记载,只要推算一下,习惯了西历的朱常洛还是能推断出来大明还剩下多少时间的。
别说他看重辽东,而忽略了大明国内的情况,说实话,朱常洛还真没把李自成之流放在眼里。
李自成虽然最后打进了北京城,但是大明好歹和满清胜算五五开,辽东那边对峙了这么多年,到了李自成,嗯,战斗力完全和大明不能并肩而语。
无论是崇祯还是大明,在对李自成这个问题上,都属于阴沟里翻船。
水浒故事里的宋江、方腊等人是有史记载的人物,但是真实历史上,这两边到底谁先被围剿还属于谜题。
虽然有史书的记载,但是在某些同时代人物的杂记中,时间点和史书也有矛盾。
一直到某宋朝武将的墓志铭出土,这个问题才得到了某些定论。
宋江最后是被招安的,而在古代,被朝廷招降,复又背叛对于这类人来说也算比较常见的情况。
根据记载,宋江等人可能投降了两次,头次被招安了之后复又背叛北宋朝廷,这也是为什么某些记载中征方腊的时间点在征宋江之前的原因。
和李自成等人规模不同,但是性质相似的宋江方腊“起义”是这么个情况,可想而知,李自成能成功地走到最后,是崇祯看他不起眼放了他多少次。
只要到时候朱常洛下一个格杀勿论的旨令,呵,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更何况,国内出现这种情况,和大明的经济发展、土地兼并之类的有很大的关系,李自成原本还能勉强是小吏一级的人物,也就是说,和大明公务员还是能扯上关系的,也就是说在导致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生活出现变故之前,他们还是大明的良民与拥护者。
朱常洛不仅派了锦衣卫去搜集辽东的情况,还派了大量的东厂番子,锦衣卫有一大批的世勋子弟,有时候呢,因为各种原因也会做人情,以与东厂相区别。
辽东那边,从前李成梁就养寇自重,大明大把大把的库银、内帑拨到那边去,不是为了让他这个“老将”揽钱,把那些东西带到地下去陪葬的!
□□哈赤能一步步壮大到这样的地步,李成梁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朱常洛不懂兵,但是看着朝中人员的名单,好歹能认出一些熟人来,对于武将,只要他眼熟的,就派人详查此人从前功绩,好歹能选出几个能用的。
辽东那边,只盼着代周永春巡抚辽东的右佥都御史袁应泰能争气一点,不要让建州女真太过猖狂。
泰昌元年开头的时候,宫中已经分派了大量的人手到全国各地去采选美女——和讲究家世,团结满洲国族,保证“我大清”血统传承的清朝皇帝不一样,明朝皇帝选后、选妃不仅不看出身,甚至是刻意避免了朝中官员插手后宫,正式所谓的“进者弗受”,官员献进的女子是一定不能进入后宫的。几乎所有的皇帝,他们的后妃都是普通平民、基层军官家的子女,像是朱棣的徐皇后出身大明高门显贵,这是例外情况,毕竟那时候的朱棣又不是皇太子,而是一个藩王。——内监们的消息倒是比朱常洛想象的要灵通,他派人去调查唐王府的事情,锦衣卫都没把消息传给他,派去河南的一个太监就不知怎么的,将之前无意中知晓的唐王府秘事告知朱常洛了。
朱常洛看完以后就笑了,那是怒极反笑,看起来分外可怖。
泰昌帝自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受益者——在皇帝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大明实行的一向是长子继承制——他爹万历更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偏心眼儿,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朱常洛还是比较支持这样的继承方式的,至少稳当啊,而且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威,朱常洛需要反过来继续提倡嫡长子继承制。
更何况,虽然只是一个穿越的,但是朱常洛对泰昌记忆里,在偏心眼儿老爹的阴影下的生活也觉得不寒而栗。
可是偏偏呢,唐王府的老唐王心眼儿偏得,和万历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聿键他的倒霉爹是正宗的世子啊,已经被册封过的那一种,可是在唐王府的待遇和囚徒无异。
朱常洛:这真的是亲爹吗?excuse me?
因为偏爱庶子,所以将长子以及长子的长子——也就是理当是下下任唐王的朱聿键——囚于王府的偏僻处所,故意漠视甚至是默许下人们在他的庶子们的授意下欺凌王府继承人,若不是王府中还有善心的小吏,怕是朱聿键和他爹早就被饿死了。
皇室忌惮宗室,所以宗室们贤能的标准是混吃等死生孩子,不参与政事就是好的,同时,宗室对于皇室也很是忌惮,如果朱常洛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也不能轻易插手唐王府的家务事。
毕竟唐王府这件事算是丑事,他们对此也已经掩盖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应端居京城的朱常洛居然会对千里之外、与他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的唐王府的事务表现出了如指掌的态度,嗯,怕是那些宗室都要不寒而栗了。
所以,即使他已经知道了消息,但是为了给外地的宗室们一个交代,就不能是他这个皇帝刻意调查后发现的唐王府的事情,而是地方官员不经意间发现的。
至于地方官员们嘛,需要一个名头,能名正言顺地去往唐王府拜访。
要是按照历史进程走,估计要等到唐王府有大喜或大丧,官员们前往祝贺或者吊唁。
所谓的大喜,自然是王爷、世子这种等级的,真要慢慢等,估计只能等到朱聿键他爹,也就是唐王世子真的被亲爹、庶弟给弄死了。
大明奉养了这么多的宗室,总不能让宗室都在那儿吃白饭,朱常洛这回,不仅要为地方官登唐王府的门想一个理由,还要把宗室们先利用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进入了更新倦怠期,但是昨天断更,蠢作者还是要挣扎一下,甩一下锅的【心虚.jpg】
自从上次寝室楼的电压器【?】烧坏了之后,我们这一栋已经停了好几次电了,昨天下午又在装什么东西,停了俩小时,陪同学买东西回来以后,晚上又停了,我们寝室楼背着学校所有寝室停了一次又一次的电,蠢作者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qaq
欠的章节越来越多,我有点想狗带qaq
第181章 亲族
虽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但是时间才堪堪到了泰昌元年的二月。
唐王府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了, 让锦衣卫的人在那边继续盯着之后,在为宗室的事情考虑、顺带为解救朱聿键走出危局想法子的同时,朱常洛还得处理政务。
如今朝堂上, 在东林党与齐楚浙三党的人之外,终于出现了朱常洛提□□的第三方势力, 他们虽然和其他人有各种同乡、同僚、同年之类的关系, 但是作为朱常洛依照关系亲近程度破格提拔的朝臣,他们大体上还是忠于朱常洛这个皇帝的。
典型例子就是曾经担任过朱常洛的谕德官的朱国祚,大明姓朱, 朱国祚,这么吉利的名字, 万历十一年殿试之后,他被举为进士第一,前途一片光明。
后来他进入了太子朱常洛的东宫当侍讲官, 后进谕德官。
为了定皇储, 他曾经上了数十次奏疏,等到转任为吏部左侍郎后不久, 本是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 被御史参了个“纵酒逾检”的名头,然后, 朱国祚回乡隐居十八年。
这样的人,朱常洛自然是能相信的,所谓的从龙之功嘛, 这些人依附他得到好处,那自然也得诚心实意地祈祷他这个皇帝一直坐在皇位上,不要再经历一次改朝换代,丢掉好不容易来的富贵。
泰昌元年三月,朱常洛发明旨,整修、扩建皇极门及左右建筑,之后又改令在皇极门后新建一宫,名曰弘文宫。
并言“凡神宗一脉宗亲居于顺天府者,子嗣满七岁,则入弘文宫,皇子并诸王宗室共进学,以敦亲睦族”。
大明除了皇太子另外有一套授课班底——其实历朝历代大多如此——外,其余的皇子共同在皇极门右厢接受课程,当然了,这地点是从应天府迁都顺天府之后改的。
皇极门右厢的位置,加上宫中的皇子、北京城中适龄的宗亲之子,其实人数并不多。
朱常洛加了个神宗一脉的限定前提,就给入宫的藩王子嗣限定了范围,所谓的宗亲居于顺天府者就只有他的兄弟,除了福王之外,虽然受封却没有就藩的几个先帝之子,那么入宫的藩王子嗣就只有他的侄子。
然而大明历来对非继承人的皇子就是防范的,朱常洛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法让群臣一阵紧张,但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子孙昌盛、亲族和睦,朱常洛用“敦亲睦族”做借口,大臣们也不能说什么。
而且在翰林官们讲学之余,朱常洛还特意设置了每半旬两次的太子讲学,虽然名义上是让太子给诸皇子并皇侄授课讲学,但是主要还是拉近太子和他们的关系。
这还是只是一个开始,等到半个月之后,瑞王、惠王与桂王三位受封却未就封的先帝皇子将府上的王子都送入了皇宫,北京城中渐渐传出皇贵太妃欲让圣上召福王回京的消息。
在万历年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皇贵妃早已失去权力,虽然地位依然尊荣,但是新帝与她有矛盾,连皇太子朱由校都对她心怀不满。
万历帝的皇后王氏在万历四十八年四月离世,在七月份离世的万历虽然留下了升皇贵妃郑氏为皇后的遗诏,但是在“国本之争”中与皇帝作对多年的朝臣们对这种旨意早就有了免疫力,甚至以不合典礼为由驳斥了这份遗诏。
万历的皇后有正宗的元后孝端皇后王喜姐,还有朱常洛的生母、被追封为皇后的孝靖皇后王氏,虽说郑皇贵妃是长辈,朱常洛还是要做个表面的功夫的,但是她又不是正统的皇太后,只是太妃而已,皇帝想让自己的宫妃管理后宫,夺取郑皇贵妃手中的宫权,她也无能为力。
而在这样的处境之中,郑皇贵妃对从前的日子,以及儿子福王朱常洵的思念达到了一定的地步。
但是她绝不会像传闻中那样,想让在封地上作威作福的儿子回来的。
先帝已经驾崩了,就算先帝还在世,朱常洵能继承皇位的可能性都不大,更何况,如今的皇帝是在一众大臣的支持下赢得了国本之争的朱常洛,他还有两个儿子,无论是朱常洛这一脉的皇室,还是满朝已经将郑贵妃、福王一系得罪了的大臣,都不会让福王继位的。
瑞王、惠王与桂王他们与今上的关系不错,当年又属于被先帝忽视的那一批皇子,不愿赴偏远的封地就任——实在是先帝偏心,给福王朱常洵的封地都是极为富庶的地段,瑞王、惠王乃至桂王,他们的封地就不够看了,还不如在富庶的京城住着,当今没有提,他们也都装聋作哑——等到朱常洛又让皇侄入宫中就读,与皇子亲近后,这三王更是有了名正言顺留在京□□头。
可是福王和他们不同啊,在封地上,福王就是个土皇帝,就藩这么些年,也有弹劾他鱼肉百姓的奏章,只是先帝压着,今上登基不久,不好那么快撕破脸皮,在封地上也就算了,天高皇帝远,等到回了京城,皇帝和朝臣想要磋磨他就容易多了!
举一个相似的例子,现在在皇贵太妃的眼里,她的儿子就是可怜的赵王刘如意,她自己就是汉高帝的戚夫人,满朝在国本之争中站了队的朝臣就是那恶毒的吕后,朱常洛虽然和惠帝刘盈有点靠边,但是最近展现的手段,让郑氏一点都不放心。
反正就只有她和她的儿子最白,白莲花似的,其他人都是迫害他们的恶毒之人。
朱常洛:多大的脸啊?
虽然泰昌已经成了皇帝,但是把福王从封地上弄回京城来膈应自己——虽然有一定的想法是膈应对方,但是根据情报,朱常洵早就把自己弄成了一个痴肥之人,膈应对方,朱常洛还怕膈应自己呢!——他的主要目的还是拯救福王封地上的百姓。
人家长沙那边是因为地广以及富裕,除了供应原本就有吉王等人之外,还加派了荆、辽、荣、楚、眠等5王府的禄米和襄王府柴薪,因此百姓和朝廷命官们都纷纷叫苦,说是“宗藩日盛”、百姓“不胜其苦久矣”。
但是福王的封地呢?
根据资料,其被迫就藩时,先帝万历帝“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得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
那还仅仅是福王的“正当所得”的一部分,正所谓奉天下之力以养福王可不是一句抱怨的台词,饶是如此,福王朱常洵犹不满足,还加其藩地之税,为增加税收巧立名目,比吸血鬼还吸血鬼。
大明的宗室名声那么差,除了朱元璋为了给子孙后代福利规定每级有爵位的宗室都有相应的田地、银粮外,就是因为福王这种犹觉不足,觉得自己应该拥有全天下,目前所得还太少的蠢货。
就算是为了福藩的百姓,给地方官一个减少给福王“上贡”、为其修建华美宫室大肆征税的理由,朱常洛也要把朱常洵叫到京城来,最好让他不回福藩去。
就算是让封地上的人把银子都运道京城来也行,到时候,御史们大概就能闻风而动,怎么说,他也有个朝朱常洵发难的理由。
事情不是皇贵太妃自己愿不愿意就能决定的,也不是福王不愿意就可以的。
北京城中传了两三日的流言,宫中的皇贵太妃就知道了。
皇贵太妃:我有一句mmp我一定要说!
于是在乾清宫中理政之后,和太子朱由校、信王朱由检三个人父慈子孝用饭的皇帝就接到了皇贵太妃请他去用膳的消息。
朱常洛:emmmm,这就很尴尬了。
说是用饭,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个理由,就连十一岁的信王朱由检都知道,皇贵太妃她不是一个好人,想要让福王叔当太子,挑唆皇祖父做了很多不好的事。
而且,比较尴尬的是,朱常洛他虽然是个穿越成了皇帝的穿越男,但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在后宫方面相当开放的原主泰昌帝可不一样,已经洁身自好到了要不是宫中的御医澄清说“天子在养身,只是不愿随便近女色,而不是已经不行了”就要被人怀疑的地步。
皇帝重女色,这不行,但是皇帝不近女色,就更不行了。
就连先帝这么宠爱郑皇贵妃的人,都有八个皇子——虽然夭折了三个——和十个公主呢,泰昌帝虽然有七个儿子和十个女儿,但是儿子夭折到只剩下俩,对于皇室传承来说,这个皇子人数就已经有点危险了。
皇室突然陷入了子嗣危机【并不是】,这个锅,治好天子的御医们不背,天子的后宫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了吸引力,也不愿意背,天子本人就更不可能背这个锅了,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大家一起把锅甩给了皇贵太妃郑氏。
要不是她给新继位的天子送美人,这些妖精差点将天子榨干——是的,不管怎么样,大明的天子一定得是朵白莲花,就连好色,都应该是旁人勾引,而不是他们的本性——天子怎么会性命垂危?之后又是曾经在她宫中做事的太监给天子用了不对症的药,差点将天子害死,这样一连串事情总结一下,就是总有妖妃想要作妖。
莫名背锅的郑皇贵太妃:你们这群贱人!大明药丸!
作者有话要说: 每天都在更文和写作业之间徘徊,然后都没办成,我大概也是有病qaq